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

— 绿色防控 —

试验示范服务咨询植保科普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绿色防控 > 植保科普
重视草莓苗移栽成活率

发布时间:2018-08-15    |    浏览3067次  |

近期记者田间调查后发现:大棚草莓移栽后的成活率普遍在90%左右,但连作的草莓成活率只有70%~80%,每亩要增加将近千元的补苗和管理成本,因而生产上需重视大棚草莓移栽成活率的问题。

大棚草莓定植后死苗原因

草莓定植后死苗的原因有很多,既有种苗自身的质量问题,也与设施内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草莓苗自身问题是内因。一方面有部分草莓苗长势弱或者定植前根部受损伤,缓苗慢,难成活;另一方面,病原菌往往会通过种苗传播从苗圃进入大棚内,条件适宜即可大量危害。

栽培管理水平是主要原因。有些草莓种植户往往片面认为移栽成活率低就是种苗不好导致的,而忽略了很多栽植管理中的问题。比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后,其发酵产生的气体会导致草莓根部中毒,极易死苗;盲目超量使用化学肥料也会造成肥害,导致烧苗;高温时移栽、栽植过浅、栽后浇水不及时可导致植株过度失水;大棚内排水不畅、浇水过多、栽植过深也会烂根烂心。因而人为操作因素对草莓苗成活率影响非常大。

设施生态环境恶化是重要原因。在长期连作的设施生态环境中,影响草莓生长的相关因素均发生重要变化。一种是非生物因素变化,如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、盐离子浓度升高以及营养条件失调等情况。当土壤出现盐渍化、酸化或板结等症状时,草莓定植后轻则会有缓苗慢、苗弱、生理障碍等现象,严重的会导致死苗。另一种是设施内的病原菌和致病线虫等生物因素经过多年累积后,病害易爆发成灾。常见的有炭疽病、根腐病、青枯病和黄萎病等,这些病害一旦发生,防治难度极大,是降低移栽草莓成活率的关键因素。

生态调控确保草莓移栽成活

目前,生产上往往会使用氯化苦、石灰氮、棉隆或威百亩等化学药剂结合高温闷棚措施进行土壤消毒,再加以恰当的水肥管理,影响草莓移栽成活的问题会得到暂时解决。但是化学药剂会杀死土壤中有益微生物,破坏土壤生态平衡,继续恶化土壤环境条件,导致连作障碍反复难缠。因此,进行土壤生态调控才是控制病害和确保草莓移栽成活的长久之计。

一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。草莓长期连作田块可在春末夏初短期种植水稻、玉米、高粱等作物,待长到一定高度时,不收获直接割青耕翻入土,可增加有机质,改善土壤环境。

二是利用夏季高温消毒。7~8月份在大棚内做畦,灌水使土壤水分饱和,2~3天后覆盖旧塑料薄膜。经过半个月40℃以上高温处理,能有效防止草莓枯黄萎病、线虫危害。

三是合理施用肥料。在前期施用足量有机肥基础上,根据土壤情况和草莓生长条件尽可能进行测土配方施肥,有针对性的补充营养元素,既能使草莓苗健壮生长,又能保持地力。

四是补充有益微生物。定植前可根据生产需要撒施单一或复合型的菌剂,如芽孢杆菌类、菌根真菌等,可提高草莓苗抗病力,保护根部免受病原菌侵染,减少死苗情况发生。

返回
顶部